NWUPLer暑期社会实践⑤ | 我们把新山傈僳族乡讲给你听~
空山新雨后,歌声响彻新山村这片沃土。这是一块神秘的处女地,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支歌。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慢地将傈僳族这一追逐太阳的民族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赋予傈僳族新的灵魂。
7月27日,调研团活动接近尾声,调研团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傈僳族口述历史采访以及拍摄工作。
傈僳族的历史有致命的吸引力,但目前,口述历史在新山傈僳族乡却是一片空白。今天我们想做这样一件事,讲述傈僳族历史,传承傈僳族文化,希望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一宝贵的历史材料,为将来世世代代傈僳族寻根与当地民俗研究提供影像资料。
上午10时许,调研团崔梁凡老师联系到新山傈僳族乡贺树湘,他曾任新山傈僳族乡乡长。在贺树湘向调研团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口述历史的录制随即展开。
傈僳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贺树湘从傈僳族的信仰图腾讲起,通过神话传说、婚姻丧葬制度、民族服饰、特色习俗、功勋人物等多个方面向调研团成员全面地介绍了新山傈僳族的历史。
通过贺树湘的讲述调研团成员了解到,傈僳族群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它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以遇疾病灾害时杀牲祭祀活动为主要形式存在于傈僳族地区。傈僳族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几乎一切自然现象都成了他们信奉和崇拜的对象。同时,调研团成员还了解到由于国外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傈僳族文字经历过二次演变,从象形文字发展为现在以英文字母为核心的文字。除此之外,贺树湘还详细地讲述了傈僳族的民族服饰、特色节日、特色舞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的织布与刺绣工艺。在录制尾声,贺树湘还谈到了几十年来他眼中傈僳族的过去与现在。
采访最后,面对绵延起伏的龙肘山,贺树湘唱响新山傈僳族的民歌,歌声余音绕梁,响彻龙肘山间。
一张椅子,一位老人。他醇厚朴实的声音传承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他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三下乡即将结束,感谢调研团的每一个成员精诚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才能圆满成功。
此次调研工作历时虽短,但物理距离甚长,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开展社会实践,同学们的辛苦、努力被镜头记录,被文字记录,被时代记录。
在米易县,我们看到绿意盎然的龙肘山,淳朴善良的少数民族人民,还有我们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调研期间,所有同学积极发扬西法大“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在米易县的土地上挥洒青春的汗水,维护了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传统,很好地维护了母校荣誉,同学们身体泥泞了,精神却丰裕了。
《我和我的祖国》响彻龙肘山,同学们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友谊地久天长,新山傈僳族乡发展建设攸关我事。在傈僳族乡的土地上,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美景、用文字编织美文,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贡献了属于西法大人的智慧与力量。
在实践中,每位同学都能做到遵守纪律,兢兢业业,踏实刻苦,这才能够使老师的组织工作稳步推进,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继续保持优良作风,为自己争气,为母校争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出来走走根本不能了解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有认清生活是什么的时候,才能很有力的对抗它,新乡傈僳族乡的路途多是雨水和泥泞,也许这样才能让我深刻的了解一个民族吧,在拍摄之前我可能只能领略到自然山河的庄丽,我想不到还有人会觉得穿鞋会不舒服,想不到一个民族的歌声会如此迷人,想不到一些人仍然在用力的活着,我尽力把他们留在我的相机里,当我发现小孩的脸上尽是风干的泥巴,发现家里只有一盏钨丝灯,我明白自己的生活条件真的很优越,这些情景彻底的锤醒了我。
当然更好的一面是,平整的水泥路像生命线一样连接着家户户,少部分傈僳族同胞还住在山上,傈僳族阿妈赶着一群山羊的时候我看到她们笑的真迷人,羊脖子上的铃声和着阿妈的呼喊声是这座大山里最动听的乐曲,火把节家家户户门口点着火堆是这座大山最原始的热情。
这里有跟城市不同的自然气质,内心的善良清晰可见,或许是自然之神保佑,他们的眼神清澈透明,可能只有干净的空气芳香的泥土和空灵的大山才能造就这样的眼神,他们相信祖先阿考一直在天上注视着他们,我也相信阿考在天有灵看到这些是会欣慰一笑的。
本次活动开始于烈日炎炎的西安市,结束于山清水秀的米易县。从西安坐了长达15个小时的列车后,我们马不停蹄的奔赴到扶贫第一线——新山傈僳族乡,并在山上驻扎。经过三天不分昼夜的奋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调研成果和大量视频素材——包括风光和人文两大类。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整个团队井井有条。而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我也倍感自信。虽然工作很累,但精神不竭;虽然生活很苦,但斗志不衰;虽然时间很快,但情谊真切。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收获巨大。收获了一个踏实稳重,但又不乏勇气的指导老师;收获了一个纪律严明,但又不乏激情的工作团队;收获了一群能力突出,但又不乏互助的工作同仁。这里生活条件很差,但“三下乡”不是吃喝玩乐;这里各项产业欠发展,但“精准扶贫”不是锦上添花。本次活动让我感慨颇深,收益良多。
今天是七月二十八日,也是我们三下乡扶贫活动结束的日子,虽然只有为期五天的时间,但是我依旧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也见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甚至见不到的东西。这几天,我们上过山,淋过雨,饿过肚子,熬过夜。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相反,我把它当作了一次很宝贵的经历。我们见到了身体残疾却依旧上山挖菜的傈僳族老人,见过身处大山之中却依旧不忘扶贫的村干部。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生活的幸福无比。这让我深深意识到,脱贫攻坚我们依旧在路上,我们一定要趁着青春年华,把身心投入到对祖国的建设之中,为祖国的全面小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我主要是负责航拍的素材,在此次的飞行实践中,我深深的意识到了我的不足,我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果我想更好的为祖国做出贡献,就应该努力学习技术能力,可以为米易县新山傈僳族村拍出更好的作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地方经济。
非常感谢本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虽然条件要比想象中的艰苦,每天步行十几公里,每日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再加上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语言等问题,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剩下的满是快乐的回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意义非凡,如果有机会,我会经常参加这类活动,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团队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见过了淳朴善良的老乡,尽一切可能满足我们的工作需求,把好的条件毫不保留的提供给一群从未谋面的带着奇怪行李设备的大学生;我们也见到他们的闭塞,一种不是简单用交通不发达就能解释的闭塞,是长时间不受重视、经济欠发达所导致的思想意识上的落后。破旧的房屋和简单的饮食只是表象,只有真正与他们一起生活交流过后才能理解这里的人们需要脱贫,但不仅仅是脱贫,是要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伴随着经济一同发展。
看到落后的同时,也看到他们正在做出的努力,在大山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人流量最大的、建筑修整最完善的就是村政府。村政府的工作人员切实的帮助村民建设自己的家园,一座座小屋子在山中搭建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可以住上新房。各种传统习俗和技艺被传承下来,既是文化的保留和延续,又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手段,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精准扶贫在路上。
让我感动的是西法大薪火相传的精神,四位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就职的师兄,不是一个年级也不是一个专业,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为祖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与学长们一同交流,作为西法大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7月22日—7月27日,短短的5天时间,但它却是我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日子。我们8个人从安逸舒适的家中奔赴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这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我想象过,也做过心理准备,这段旅程不会轻松。可是当我们一行人在山上冒雨狂奔时,当我发现我们只有泡面吃,当我知道我有同学和老师一天只吃了几个面包时,当我看见当地的小孩全身上下都很脏时,我才知道,生活永远比你想象中更狠,更苦,苦难也比你想象中更加深重。我抱怨过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不躺在家中吃父母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连着WIFI追剧打游戏,还可以看《哪吒》点映。但是,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那么也就没必要后悔。毕竟,我不是一个人,我有7个永远在一起的伙伴,我们一同前行,那就是幸运。人总是要走出舒适圈的,总是会吃苦,那么不如早一点再早一点。
山上的日子苦吗?当然。但我会永远记住这几天,和同学老师一起在暴雨中狂奔,一起围着吃泡面,一起写稿子做推送,一起深夜走回住宿的地方。
值得吗?当然。
绿铁皮往北开,我的思绪却还停留在和调研团成员共同工作生活过的新山傈僳族乡。
回忆开始在脑海里缓缓浮现。
为期一周多的调研,每一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推送组的我们打开电脑撰稿排版,在崔老师严格的要求下,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完成了一篇篇有质量的推送。拍摄组的同学历尽坎坷只为用镜头定格魅丽新山。每当夜幕降临,修图大神和剪辑大佬伏案工作,和我们配合默契,无缝对接!朋友们辛苦了!
作为一个生活上的小白,调研之前我几度“自闭”,害怕在这方面拖大家后腿,感谢崔老师和大家的照顾,将“怜香惜玉”贯彻到底。一路上,走过泥泞的乡间路,淋过山间及时雨,尝过陋舍泡面宴。在今后,我将会把社会实践中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发扬光大!(请监督!)
硬座风波、龙肘山的及时雨、三个固定宝座,两台笔记本、索尼兄弟们和飞天小子、忆苦思甜的泡面宴、一起哼唱的无数小调,一起制造的无数笑料,一起熬过的无数个夜晚,请君莫忘记。
那些天淋过的大雨,那些天建立的友谊。调研团的大家,感谢相遇,承蒙照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西法大新传调研团最棒!
4小时的高铁,12小时的火车,到达成都南站,行走在这座梦寐已久的城市,淋着大雨走山路……太多太多的第一次,都交给了这次调研。
7.22-7.28,一周的时间,一周的记忆,很难忘,很震惊。安宁河旁,龙肘山下,有新山傈僳族乡,也有我们,满是青春的味道。饥饿,暴雨,从来都阻挡不了我们的步伐,每天写不完的文案,排不完的版。八个人,从此便是一家人!
还有四个师兄的照顾,真的很感恩!让我感受到了西法大的力量!
应该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远吧,有爸爸妈妈的叮嘱,老师、学长学姐们的照顾,可我还是无法避免的感冒了,这段记忆很痛苦,可也很快乐,因为我用自己的力量,来书写着魅丽新山,用我们的力量,一步步地解开了新山傈僳族乡的神秘面纱!
我们离开了,踏上了回家的路,可若还有机会,我愿意再来一次。因为,这种经历,怕是不会再有了。
走进新山,山高水远,地阔天宽;置身新山,百花怒放,鸟语山泉;融入新山,魅丽民俗,心旷神怡。
五天,我们走进新山,置身新山,融入新山,用文字与镜头一步步地揭开新山傈僳族乡的神秘面纱。
莘莘学子志高远,我们用专业的技术,助力魅丽新山,用青春的力量,绽放这个世外仙境。脱贫攻坚,西法大新传调研团永远在路上,不曾止步。
文字 | 石昭君 荆露潼 苏雨婷
图片 | 张有威 刘一凡
排版 | 荆露潼 苏雨婷
审核 | 崔梁凡
◎第948期
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
详情请关注新闻之家